访谈
联系我们
调味品食品的创新与监管趋势
本报记者 王 薇
为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部署,促进调味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满意的调味品,6月20日,调味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我国调味品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法规与监管趋势”和“健康时代的调味品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进行了共同探讨。与会专家表示,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联合国内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和龙头企业的优势资源,搭建调味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一体化平台,研制更健康、更营养、更安全的调味品产品,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推广全链条服务模式
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轻工集团副总经理、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院长蔡木易在会上介绍,作为综合服务平台,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于2020年在全球推出了“食品真实品质认证”(以下简称“FA认证”)。FA认证是以核磁共振波谱、同位素质谱、生物溯源等前沿技术为支撑,以主动市场抽检、食品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为消费者提供公开、透明、便捷、有效的食品数据信息“云空间”,可实现食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可保障、可溯源、可监督。目前,农夫山泉、国投中鲁等企业的非浓缩还原(NFC)果汁、浓缩果汁等一系列产品已获FA认证。此外,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还联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颁布了原酿本味酱油等团体标准,通过“检测—标准—认证”全链条服务模式,为我国加强酱油等调味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我国调味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随着食品造假技术的演变,采用常规手段越来越难以检测食品造假,导致食品造假问题成为全球性监管难题。从2013年的马肉风波到日本的鹿北芝麻油、2014年意大利橄榄油风波等,食品造假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钟其顶指出,食品造假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阻碍了我国调味品行业转型升级,降低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的信心。例如,通过检测发现,市场上销售的一些所谓苹果醋根本不是苹果做的。又如,标称“零添加”酱油却被检出添加了味精。如何让酱油形成不同的赛道,既保留住传统酱油,又有创新产品,可以通过FA认证来实现。随着FA认证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我国食品行业的真实性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轻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全指出,在疫情影响和消费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加速调味品行业的转型与升级,需从源头入手,切实加强食品认证监管,做好产品溯源工作。
《中国质量监管》杂志社社长冯红文表示,酱油和食醋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食品安全宣传周举办的重要时刻,大家汇聚于此共商调味品高质量发展大计,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调味品。今后,将进一步传播监管最强音,展现监管新形象,共同推进调味品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协同推进标准建设
要能保安全也能拉高线
标准法规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调味品行业该如何从标准法规建设与监管入手,解决调味品食品质量安全保障问题呢?在“调味品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法规与监管趋势”对话环节,来自监管部门、科研院所及标准制定部门的相关人士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下一步,在标准建设上,要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拉高线,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获得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司长陈洪俊表示,从整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建设来说,近年来,通过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系统性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目前正在梳理两个清单,一是在食品安全领域还缺什么标准、哪些标准要加紧制定需要梳理清楚;二是食品质量标准。未来,各相关部委将协同推进标准制定工作,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表示,目前,为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涌现出许多调味品创新产品,一方面丰富了家庭的厨房,另一方面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要聚焦营养健康,更多关注产品质量标准,思考如何在安全基础上提升调味品生产质量。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室主任王君介绍,从2009年开始,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要求,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标准的清理和整合工作,并于2018年左右完成了基本框架,发布基础类、产品类、生产经营过程类和检验方法类的1000多项标准。作为工业化产品,调味品标准涉及到上述四类。对于调味品生产经营过程规范类标准,需要强调的是基础标准生产通用规范。“复合调味料种类比较多,涉及原料也比较多。目前,复合调味料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规范标准正在制定中。国家标准中的酱油和食醋都是指酿造的,如果添加了水解植物蛋白、冰醋酸等,则归类于复合调味料,并按复合调味料的相关标准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