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海南
联系我们
海南自贸区(港)建设进行时:“闯海”情结在 “创业”中延续
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两年来,从政府官员、项目建设者、创业者到基层从业者,海南各界民众热议“自贸区(港)”的同时,投身新一轮开放、建设,“闯海”情结在“创业”中延续。
“城小二”的幸运感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工作人员自称“城小二”。他们借用中国古代酒馆跑堂伙计的称谓,以表现亲近、勤勉的服务态度。
拥有工学博士学位的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钟声是“城小二”之一。“80后”钟声就读研究生期间来三亚做实验项目,被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热情淳朴的民风及人才引进政策所吸引,落户三亚。
一年多前履新崖州湾科技城,钟声说“倍感荣幸与压力”。近70平方公里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是承接自贸港政策的“先行者”,涵盖深海科技城、南繁科技城、科教城、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多个板块,当前正处在起步阶段,工作重心是招商引智。
“我们不是简单开发一片土地、建设一座新城、实现多少GDP。”建设一座科研新城,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效。钟声认为,在国家创新能力体系上是否占有一席之地、对海南高新技术产业能否有牵引带动作用,是科技城成功与否的标准。钟声称自己没赶上1988年海南建省热潮,但仍是幸运人。
“老炼化”的新使命
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施工正忙,项目施工管理部副经理朱鑫森是2004年到海南炼化的建厂工程师,2006年9月海南炼化竣工投产,洋浦在石化产业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如今我与海南炼化开始了再一次共同成长。”2018年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开始,海南炼化开工建设总投资280多亿元的百万吨乙烯项目。朱鑫森负责施工管理部工作,责任重大。
朱鑫森说,洋浦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政府办事效率越来越高,推动入驻企业更好发展。希望洋浦形成更加开放高效的产业园区,以乙烯为炼化龙头,下游产业加快配套,夯实更厚重的工业基础。
创业者的机遇感
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管得住”是“放得开”的前提。海南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被称为智能“防火墙”,是海南自贸(区)港风险防范与管控的关键一环。
三亚海兰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环岛近海雷达网”是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海南近海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该公司董事长王一博介绍,公司是专注于海洋信息化领域的创新型企业,近年来,随着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步伐,将业务扩展至全国沿海多个省份。目前,该公司的“近海雷达综合监控系统”已覆盖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山东、辽宁等主要沿海省份,形成“全国一张网”,广泛服务于各地海洋渔业、海洋环境、海上搜救、港口海运、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区保护等领域的政府及商业机构。
王一博表示,海南建设自贸港,未来将在多个领域特别是信息化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倒逼企业在技术上要做得更加精进。
导购员的获得感
今年30岁的王庆玉是一名海口机场免税店的导购员,负责一家世界知名香化产品的销售。六年工作经历“拓展了我对世界香化行业的认知。”
细心的她体会到中国消费者对世界中高端香化品需求的变化:近几年,消费者年龄跨度越来越大,购买力越来越强。尤其近年专程飞来海南逛免税店的岛外消费者越来越多。而随着海南本岛居民免税购物额度和次数限制的放宽,海南本地购买力显著提升,出岛到免税店“打卡”成为习惯。离岛免税购物成为海南旅游的“金字招牌”。
她认为,随着海南自贸区(港)的建设,很多外来企业进驻,国内外人才来海南,让本地年青人获得更多机会,同时也感觉到压力。“良性竞争能推动青年人不断以国际化标准提升个人能力,更好地服务家乡发展。”